先說說這句話為什么和招聘有關系。
關于這個問題,最早是從華為公司流傳出來。當年華為處在強勢擴張的過程中,對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和急迫。同時因為公司提供了很具吸引力的薪酬,前來應聘的優秀人才很多。此時,一方面公司很急迫的想要招聘進人,另一方面前來應聘的優秀人才又很多,所以在招聘錄用人員時,出現了一些盲目的情況,把一些很優秀但不一定是合適應聘崗位的人員也招聘進來,或者是原本這些優秀的應聘人員其實也不喜歡目前的應聘崗位,只是因為單純的想要來這個公司。結果部分新進來的新員工并沒有在原崗位上做多長時間,就想轉崗,這給當時華為的內部管理帶來了很多挑戰。所以才會強調“愛一行干一行,干一行專一行”的管理理念,并強化在招聘與面試工作中。
再來說說如何理解這句話。
這句話用在招聘與選拔上,是有邏輯結構的,不能顛倒順序。從個人選擇工作的角度而言,“愛一行,干一行”,是指自己在選擇工作時,首先要評估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我們一直說興趣是成功的基石,如果不喜歡這份工作,哪怕工資再高、環境再好,做起來依舊還是痛苦的,這么痛苦的做事情,哪里還能做好的!同樣,作為企業,在面試選擇一個人的時候,也需要充分了解其是否喜歡這一份工作,盡管喜好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但這是后話。
后一句“干一行,專一行”從員工而言,是指既然已經選擇了這份工作,就不要再三心二意,而是要專注于自己目前的工作,并且朝著更加專業的方向前行。從企業的角度而言,也不應該鼓勵所謂的“人挪活,樹挪死”的理念,既然當初入職選擇這份工作的時候,就已經相當于和企業立了約,就應當扎扎實實地把這份工作做好。所以中途轉換調崗,既是違背了這個契約,也會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
第三,再深入理解這句話與招聘的關系。
“愛一行,干一行”是擇業的標準問題,應聘人員在應聘某公司某崗位之前,要有一個自己的正確判斷,主動權是在應聘者手上,這種選擇基于自身對公司對崗位的認知,包括自己的興趣愛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崗位的薪酬待遇等等,應該是理性的,盡管很多時候不一定能做到理性。所以我很贊成當今很多企業提到的一個招聘理念,就是只招聘“成年人”。
“干一行,專一行”可以上升為道德標準。哪怕就是因為喜歡這個公司,或者圖這個崗位給的工資高,但并不喜歡這份工作而選擇進入,也要基于職業道德把這份工作做好。而且,興趣愛好也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專心投入地去做這份原本不太喜歡的工作,也會逐漸產生興趣,并朝著專業的路徑發展。當然,做了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依然還是不喜歡,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離職。
我自己就是這么一個例子。我當初的職業愛好是喜歡站在臺上做一個講者,但在當年畢業的時候,有一份銀行的工作等著我,盡管糾結了一下,但實在是禁不住銀行高工資以及令人羨慕的單位的誘惑,還是進入了銀行。整整五年的工作時間,我都始終沒有愛上這份銀行的工作,盡管談不上很痛苦,但終究沒有能發揮自己的能力特長。于是決定選擇再深造,并最終走向了自己喜歡的專業管理的工作崗位。
最后,也是給企業做招聘面試工作人員的建議。
面試的時候,要把判斷應聘者是否真的喜歡目前所應聘的崗位作為錄用與否的一個關鍵要素;我的管理實踐證明,大多數的候選人,其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喜歡目前的應聘崗位,甚至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么類型的工作。所以作為面試官,也要幫助應聘者分析判斷其喜歡什么類型的職業,這既是對應聘者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
本文鏈接:http://www.viewweddingphotos.com/hz/news/2023-8-25/1060.html